持續優化空氣質量,踐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最近又新添了“千里眼計劃”。生態環境部將對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進行“3(千米)×3(千米)”網絡化監管。
據悉,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全區域將被篩選出3600個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熱點網格。也就是說,其可將大部分PM2.5排放鎖定在較小的區域內,剔除了一些非人為因素后,有利于更有針對性和科學地解決突出問題。
而且未來,生態環境部還將建立預警網格信息公開和督辦制度,探索構建“熱點網格+地面監測微站+移動式監測設備”工作模式,將“千里眼計劃”的實施范圍擴大至汾渭平原11城以及長三角41城等地區。
業界指出,此次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無疑是在為涉氣污染源排查和問題整改加碼。在此之前,生態環境部就連發《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HJ 817-2018)和《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HJ 818-2018)兩項標準。
想治氣,看數據,這是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一環。而各項規范和標準的完善都在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從基礎面求解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并且針對突出矛盾,踩點關鍵問題。
除此之外,國家層面的治氣要求能否更好地落到實處,自然還是需要地方的積極配合。由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已經于近日下發了《關于加強加快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見》。
由以上政策的推出,可以看的出國家對于工業廢氣的污染是不留死角”、“遏制死灰復燃”以及“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嘉華熱工也會一直緊跟國家政策和策略為治理工業廢氣出一份綿薄之力。嘉華熱工承接焦爐煤氣放散點火、高爐煤氣放散點火、轉爐煤氣放散點火、發生爐煤氣放散點火、天然氣放散點火等環保工程項目等。